客戶需求
公眾評議的政策要求
習近平同志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:“黨的一切工作必須以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為最高標準。我們要堅持把人民群眾的小事當作自己的大事,從人民群眾關心的事情做起,從讓人民群眾滿意的事情做起,帶領人民不斷創造美好生活!”
各地實踐的難點和挑戰
1.自行開展調查,專業不夠、人手和精力不夠,公信力不高;
2.傳統的調查公司,不理解政府,不匹配實際,且收費過高;
3.人工問卷調查,受眾局限,費人費時費錢,群眾參與度低;
4.IT新技術,能夠更準、更快、更省,但不知如何付諸實踐;
5.評議內容、問卷、方式、渠道設計不科學,公正性受質疑;
6.手工統計分析,量大、低效、人工多、成本高,事倍功半;
7.年底集中評議,事情多、人手少、時間緊,不知如何解決。
如何創新評議模式、方案和技術,實現花費減半、效率翻倍、參與度翻倍、精準度翻倍、公信力翻倍?
管理創新
1.評什么?
被評議對象分門別類,分類設計針對性的方案和問卷,提高評議的針對、精準、公正,實現“負責什么評什么”。
2.誰來評?
區分每一類被評議部門的服務職能,選擇不同的評議主體(樣本類別、數量、結構),實現“誰了解、誰評議”。
3.哪里評?
根據不同評議主體的工作和生活特征,設計針對性的評議渠道和方式,提高便捷性、參與度,實現“哪里方便哪里評”。
4.何時評?
規范各類評議的時間頻次,通過IT系統實現全年全過程隨時動態評議,結果與年度評議整合,實現“隨時需要隨時評”。
5.怎么評?
一方面,公示業績年報、公開述職報告、上傳到評議系統,實現“看著業績評”;
另一方面,無記名、無記號碼、不見面,實現“背靠背評”;評議者可以隨時隨地動態查看、在線評議,消除不知情、憑感覺、互相影響、礙于面子、擔心報復的弊病。
信息系統
1.全過程在線管理
2.多方案個性配置
3.自動化精準投放
4.應用移動互聯網
5.統計分析智能化